登录甲子光年
其他登录方式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甲子光年
获取验证码
注册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完善资料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登录
扫描二维码 | 授权登录甲子光年
吴泳铭上任第一枪,停止完全分拆阿里云
作者:赵健 2023-11-17

AI驱动与公共云优先,阿里云的未来增长模型。


作者|赵健

编辑|王博


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变革再次生变,这次的主角是阿里云。


11月1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在新一季财报中披露,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阿里云是阿里分拆计划中本应执行得最为彻底的业务板块。


2023年,阿里云一直处于组织架构调整中。3月18日,阿里集团宣布“1+6+N”,主要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被认为是“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5月18日,阿里透露多个布局规划,其中云智能集团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计划于12个月内完成上市。


若按照原计划,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分拆后阿里集团将不再持有阿里云股票,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


但是,在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原本只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一职卸任,转而专注阿里云的张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卸任阿里云董事长兼CEO。这一职位由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兼任。


这一变动,给阿里云原本的独立分拆计划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昨天的财报会上,吴泳铭除了宣布“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这一决定之外,还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在阿里云战略方向上保持长期坚决的投入,云智能集团仍会继续保持独立公司运作方式,采取董事会授权的CEO负责制。


新任CEO吴泳铭,扣响了阿里云改革第一枪的扳机。


1.为什么不再完全分拆?


从阿里集团宣布完全分拆阿里云,到终止完全分拆,仅仅过去了半年。对于分拆原因,阿里集团官方给到的原因与“1017事件”有关。


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更新了“先进计算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规则”的三项内容。这是对2022年10月7日规则的修改和强化,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并将多家中国实体增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受此影响,英伟达的高端GPU芯片A100、A800、H100、H800、L40、L40s,以及本周刚刚发布的H200,将无法向中国企业交付,而这些芯片正是数据中心所提供AI算力的来源。


阿里在财报中表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因此决定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而是会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专注建立云智能集团可持续增长的模型。”


这是一个暂时的决定还是最终的决定?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并未做出明确回答。蔡崇信表示,当时想做阿里云的完全分拆,是想通过所谓金融工程的方式,显现出该业务的真正价值,那时阿里云所处的大环境,整个运营可预测,可以很透明地向投资人展示该业务的增长态势,“如今大环境发生变化,现在我们不再通过金融工程,而是通过进一步的投资来显现云业务的价值,未来会寻求提高它的增长,包括收入和利润。”


生成式AI给云计算带来了新的增长驱动力,但也对算力的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阿里云而言,最有定力的投资者无疑是阿里集团。一位阿里云人士表示:“既然投入就要搞战略压强,撒面粉一样的投入是没意义的。”


雪球用户“科技说”表示,阿里此前要完全独立拆分阿里云,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云计算的企业治理能力,突出“独立性”——独立的董事会成员、独立的业务架构等等,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尝试与行业发展要求,阿里云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尚不成熟,无论是在资金、技术、项目落地还是MaaS的规模化都需要有后者足够的支持。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三大云厂商,亚马逊、微软与谷歌,其云计算业务也都选择在母公司体系内,母公司可以持续提供资源支持,而云计算业务也优先在母公司进行尝试。在AIGC发展之后,云计算要与具体的产业数据训练且落地,比如微软与OpenAI在办公软件上的结合。


关于AWS从亚马逊独立的讨论也由来已久,2022年《信息周刊》(informationweek)曾讨论过全球第一个云计算厂商AWS有没有可能从亚马逊拆分出来,核心观点就是分手很难,因为一旦完全独立,亚马逊母公司就没必要再对云业务保持投资,那么AWS就会丧失创新和客户敏感度。[1]


这对阿里云也同样适用。从阿里集团的角度来说,不再推进阿里云的完全分拆,也更便于在AIGC时代到来之时,阿里集团其他业务与阿里云的协同。


Forrester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对「甲子光年」表示,这次停止分拆,跟芯片禁令没有强相关性,而更多是因为,当生成式AI的重要性显著提升,阿里云对集团的平台化赋能作用变得更加显著,更需要一体化作战。同时,当生成式AI成为驱动云计算的下一个增长点,阿里云的营收对集团的重要性也会大大提升。


当然,对于阿里云而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因素。考虑到精力分配,现在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很有可能只是阿里云在过渡时期的1号位。在这一特殊时期,在找到更合适的掌舵者之前,阿里云并不适合推进完全的分拆。


在停止拆分之后,面对AI热潮带来的算力与大模型服务需求,阿里云表示将坚定实施AI驱动,做好两件事:


一是打造一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为全行业提供稳定高效的AI基础设施,支持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二是创建开放繁荣的AI生态。


2.主动削减项目制收入: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


除了暂停完全分拆计划,本次财报阿里云还宣布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公共云优先。


公共云(Public Cloud)是阿里云内部对于“公有云”的称呼。「甲子光年」了解到,阿里云内部曾经专门开了数小时的会来确认“公共云”这一称呼,目的就是突出云服务的“公共使用权”而非“公共所有权”。


为此,阿里云甚至在内部定下了规矩,一旦叫错就会罚款。


与公共云相对应的概念是私有云(Private Cloud)。公共云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云服务,通过订阅制的方式来收费;而私有云需要客户自己搭建基础设施,基本都是项目制交付。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不同。


由于需求差异,海外云计算市场以公共云为主,而国内恰好相反,尤其是政企项目,更倾向于选择私有云。


但要做私有云,就需要做大量集成项目,虽然订单规模大,但管理难度大、人力成本高,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过去云厂商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做了大量的定制化项目,往往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云厂商主动放弃集成商角色。比如,2022年12月,在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就公开对腾讯云放弃集成商角色,转而做自研产品被集成的战略表示支持。


减少项目制交付,能大幅改善利润情况。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已经成为云厂商最新的风向标。


本季度,阿里云开始主动管理收入质量。在财报会上,阿里云表示未来将坚持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作取舍,减少项目制的销售订单,加大公共云核心产品的投入,持续提升云业务的收入质量。与此同时,本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增长,带动盈利能力的优化。


根据财报,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从上个季度的3.87亿元,大幅提升至14.09亿元,环比增幅达264%,约等于阿里云上个财年四个季度利润总和。

不过,主动削减项目制订单,也意味着短期内收入可能会减少。对于今天的阿里云而言,收入的降低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阿里云曾经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直到上个季度才有所回升,达到4%。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增速为2%。


但即使如此,阿里云仍然主动选择优化收入结构,不再与运营商云在私有云定制市场内卷。不在乎短期营收压力,对于此时此刻的阿里云而言,不失为一种魄力。


参考资料:

[1]《阿里云不再寻求完全独立阿里集团》,科技说,雪球


封面图来源:电影《大地惊雷》




  • 1292
  • 0
  • 0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