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2「甲子引力X」圆桌论坛:万亿级新能源市场,到底该怎么投?
作者:甲子光年 2022-07-29

整理 | 木南


7月27日,2022「甲子引力X」科技产业投资峰会在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主办,深创投、达晨财智、复星、联想创投、华登国际、源码资本等近40家投资机构合伙人作为特邀嘉宾,通过现场及线上连线的方式论道产业投资。


当日上午的圆桌论坛中,光速中国合伙人蔡伟、国寿股权科技投资负责人甘霖、源码资本董事总经理吴凡,以及线上参与会议的杉杉创投常务副总徐斌就“万亿级新能源市场,到底该怎么投?”为主题展开对话,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CEO李哂时担任主持人。


以下为圆桌实录:


李哂时:今天,我们需要讨论有关双碳和新能源的宏大话题,立足国际视野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关系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甚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机会。所以,请几位嘉宾跟我一起探讨一下万亿级新能市场,到底应该怎么投?

首先,请几位嘉宾介绍一下各自的机构及投资布局。

蔡伟:光速中国目前管理200亿等值人民币基金,包括VC基金、成长基金,我们还有个新募集的近25亿美金的全球精选基金,针对后期的优秀公司,单笔可以投到1亿美金。光速中国期望能够伴随创业公司从早期到成长期,一直到上市,我们都能提供支持。绿色科技和硬科技是光速中国的重点投资赛道。

甘霖:国寿股权是中国人寿旗下的股权投资平台,已发起设立多支基金,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保险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我们聚焦科技和医疗两大赛道,很早开始布局硬科技等领域。目前,也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希望用金融机构的力量服务好我国科技领域优秀的企业家。

吴凡:源码资本成立于2014年,是VC2.0基金中较早重点专注新能源投资的机构。


在投资阶段上,从源码一粟种子基金到早期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做到全阶段覆盖。同时,源码非常重视投后服务,建立了码力创业服务中心,全码力为创业者服务。在新能源投资方面,源码的投资策略是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对行业的深度理解,经过自上而下宏观研判和自下而上对产业洞察,双向验证,发掘投资领域和优秀企业。

徐斌:杉杉创投成立于2007年,是上市公司杉杉股份的投资平台。杉杉股份在新能源、光电领域有重大布局,同时还在大数据、智能网联方面有多元化布局。杉杉创投基金管理规模130多亿,在上海、深圳、江苏都设有相关产业基金。

李哂时:我也自我介绍一下,凯联资本是一家市场化投资基金,聚焦成长期、PE阶段以及上市公司增发。目前一级市场基金规模约150亿,覆盖硬科技、新能源、智能汽车、先进制造以及医疗等领域。目前,我们在双碳领域投资规模约70亿。

接下来,请几位从各自机构的角度出发,解读一下当前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路径。

蔡伟:10多年前,我刚进入投资行业时,就从事清洁技术投资,经过上一轮清洁技术泡沫,看到过中国企业从兴起到整合,直至现在站到世界的领先地位。

传统能源行业是资源行业,但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更多还是制造业的属性。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在资源上处于劣势,新能源的核心发展逻辑是用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来改善能源资源的缺乏问题,用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来建立核心竞争力。

十多年前,光伏上网电价1.1元/度,当时没有行业分析师能够预测到10多年后光伏上网电价可以到0.1元/度,迪拜某些地区甚至达到7分/度。过去十年,光伏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的提升,例如从单晶硅到多晶硅带来的效率提升,多片切割工艺以及双玻组件的应用。

与创新相伴的是这个行业充分而激烈的竞争,十年前的光伏组件巨头现在已经有50%不在前列。这确实练就了中国新能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成本和性能上超过了很多强大的海外竞争对手。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光伏产品超过80%,风电装机容量接近50%,锂离子电池超过60%,这些在全球竞争打拼出来的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也打下了中国新能源行业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和技术基础。新能源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就是不断通过技术和产品革新,不断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跟传统技术竞争,在全球范围的市场进行竞争。

甘霖:新能源投资分很多方面,中国人寿通过绿色基金、债券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参与了车企、清洁能源、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寿股权主要围绕上游技术,通过股权支持,加速产业迭代。

新能源产业一方面有重资产和制造业属性;另一方面,依赖国家推动,比如刚才提到的光伏,过去十年,国家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补贴,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从下游到上游有了更大的应用市场。目前,光伏、锂电等技术的经济效益已经有所体现,商业化前景广阔。

但与此同时,氢能、储能等行业仍然依赖国家补贴,然后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生态的建立,都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发展的。

双碳政策提供了非常好的前景和平台,其可贵之处在于,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都有非常详细且明确的目标,为产业发展确定信心,减少投入负担。

总的来看,中国新能源正当时,一方面是技术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商业化时期;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和趋势非常明确,各国都在全球市场打造新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吴凡:从市场的角度看,光伏行业从中国无锡尚德开始,整体需求是从海外发展起来,海外市场需求巨大。

其主要原因,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电网建设完备,电力基础设施完善,人们对缺电的感知比较弱;而欧美一些国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区域会经常发生停电事故。

第二,成本因素。海外电价在正常年份也比较贵,今年受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影响,更凸显电价昂贵、能源不足。随着光伏产业链日渐成熟,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情况下,从成本角度海外用户更多考虑新能源发电。

第三,应用场景闭环。海外的房子有比较大的空间能够搭建光伏板,因此可以看到海外从发电,到储能,到新能源车,在应用场景中能够形成很好的闭环。

可以看到,未来整个新能源发展将依托海外市场进入一个更良性、毛利率更高、更能够体现品牌价值的发展机会期。这其中品牌效应会变得更加重要,将会为产品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从源码的投资优势方面,依托过去我们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优势,源码可以更好帮助中国的品牌企业、供应链企业走向海外,建立有效且广泛的渠道,更高的品牌壁垒,帮助传统制造业的中国公司实现全球品牌企业的转型之路,这既是我们的投资逻辑,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徐斌: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中国需要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引领全球趋势。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布局锂电,通过锂电带动储能等相关应用产业。目前锂电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很受投资机构关注的赛道,在股市上表现也很好。

发展路径方面,中国作为引领世界的试验田,应在普及固态锂电池、氢能、储能等技术的同时,通过技术沉淀和国际化手段,让中国某些公司成为全球龙头。

2007年之后,新能源出现了市场井喷,杉杉股份顺势而为,所以成为全球龙头企业。立足当下,看未来5-10年的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储备、技术迭代升级及科研能力方面,中国企业很快会有绝对话语权。

李哂时:目前,新能源领域一些赛道存在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现象,同时也有一些赛道前景巨大,投资人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徐斌:多年前,中国光伏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许多光伏企业完全依赖欧洲光伏补贴,赴美上市后,陷入产能过剩的瓶颈。

近年来,双碳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三大投资热点:

首先,投资机构更关注光伏产业的下游应用,不再热衷光伏电站、光伏面板、光伏材料等领域。

其次,锂电池材料端投资火热。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在上升,外加宁德时代的万亿市值都让所有投资机构心动,各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招商引资。

第三,氢能赛道投资火热。未来5年,有远见的投资机构应该关注重卡或长途运输方面储氢站、加氢站等设施的建设,分领域、分板块、分阶段寻找机会。

李哂时:请徐总介绍一下杉杉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逻辑和重点关注赛道。

徐斌:杉杉是一家从服装领域成功转型投资新能源的上市企业。当时我们认为锂电池会经历从消费电池到动力电池的转变,所以以锂电池材料为核心,积极布局上游材料及下游储能、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对锂电池材料领域进行全产业链渗透,形成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投资闭环。

蔡伟:近几个月硬科技企业估值调整幅度很大,但是新能源赛道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火力都集中在这个行业,热度很高。

制造业一定有一个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过程,产能过剩与否,取决于需求是否能够持续。例如,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渗透率从去年的14%到今年上半年的25%, 未来有可能增长到70%, 加上海外汽车市场是国内的3倍,还有进一步走向海外的发展空间,这都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持续增长的机会。

光速中国的投资覆盖早期、成长期及后期全阶段,超过50%会投在绿色科技和硬科技。新能源赛道的不同在于,很多优秀的龙头企业已经上市,并不断通过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资本的投入在扩张版图,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好在新能源市场足够大,增速足够快,我们有成长期和后期精选基金,会关注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成长潜力大,团队足够强,在技术积累上有独特之处的成长期和后期企业。

此外,在VC基金,我们会投一些能带来市场增量的创新技术,比如在储能体系里新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比如在二氧化碳利用上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些增量技术是我们下一步非常关注的领域。

甘霖:双碳火热有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就是下游起量很快,但上游跟不上。此前,上游产能紧缺,直接受益者是上游企业。

我认为产能过剩是相对而言,一方面,产能过剩与否,取决于下游市场是否足够大——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光伏、锂电、风能产业链成熟度非常高;另一方面,产能过剩是必然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企业可能在产能过剩时存活下来。因此,企业需要有控制成本与拓展高端应用场景的能力。例如,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与安全性,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等技术的出现,是更优质的新生产能覆盖了老产能。

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市场巨大,产业链及政府支持配套能够极大程度促进整个产业链技术迭代,这个是一个全球性的优势。因此,尽管终有一天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我们还是会甄别能够在产能过剩长期保持竞争力的企业。

吴凡:关于产能过剩问题,可以看到光伏产业历经几轮周期,经历了产能过剩、技术迭代,现在也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发展周期。当年我投资宁德时代,上会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行业是否会产能过剩?怎么看是否会产能过剩,需要回归到问题的本质

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价值和体验,是未来新能源行业产能聚集的本质和底层逻辑,创业企业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投入到满足用户需求上。过去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产能得不到消耗,而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油车的替代,新技术层出不穷,理想汽车、蔚来、小鹏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实际上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电动化,而是巨大的体验差别。因此,现在新能源车产业是围绕用户体验来的,而不是传统车厂围绕补贴展开业务的逻辑。

当前新能源环境下,中国产业链的历史机遇和绝对优势包括技术、产品、品牌、服务。对于制造业本身,核心有两个,成本和质量。从传统汽油车的产业链发展已经能够看到,用户会选择高品质,而非绝对低价。

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都跻身全球前十的浪潮下,提供核心产品,持续创造适合产业链发展价值的企业就是具有投资价值,并且具有高回报价值的企业。同时,跟随行业龙头一起成长的企业,当终端企业变成世界500强、万亿级公司时,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毋庸置疑将会成为世界500强。

对于源码来说,新能源领域是未来30年最大、最确定的投资领域之一,基于上述这些产生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将成为未来30年最重要的变化。所以回归制造业的本质,我们希望找到以科技实力、技术创新为驱动,能够创造新的产品的好公司。

李哂时:我也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分为生产侧和消费侧两方面。过去几年,生产侧企业快速增长,包括光伏、氢能、风能、锂电等领域,电网、储能环节注入大量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新技术;此外,一些创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工业制造等消费侧也有广泛应用,包括汽车主机厂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些细分赛道不断独立出来。因此,在此轮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带领的新高潮中,大家可能会有更多的生态合作。

下一个话题,大家都设有美元基金,也有跨境投资项目,能否对比一下,国内外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逻辑有什么差异,差异中暗藏着哪些机会?

吴凡: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投资机构是学习硅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硅谷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学习中国。

到了当今新能源时代,中国从电池、电动车、充电桩的保有量都是全球最大;未来建设的计划也是最高的;中国新能源的科技也是领先全球的,例如电池技术、光伏技术,以及未来的氢能燃料技术;并且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的接受度也是最高的。这个时候,全球都需要到中国市场来做投资,如果不这么做可能就要面临掉队的风险。

蔡伟:中美投资确实出现了“一软一硬”“一多一少”的情况,现在美国同行更多还是看软件领域,看硬件、绿色科技的人数很少。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中国在硬件、绿色科技领域确实比较强。我们跟LP交流时发现,他们现在也逐渐意识到,绿色科技对中国会有巨大的机会,这是中国与美国投资的不同之处。

不过,虽然中国产业化能力很强,但是在双碳领域对碳本身的研究利用,美国确实走在前列。一些机构和公司正在利用光催化和电催化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利用的含碳化合物和燃油。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0.03%,且本身不活跃,变成活性物质需要研发更高效的催化剂,这方面美国同行是领先的。政策上有碳税推进,对碳的研究也走在前面。中国煤化工实力很强,可以结合绿氢与化工耦合,在二氧化碳利用上走出自己的优势之路。

李哂时:我们作为人民币基金也深刻感受到国际资本的急迫性,现在有大量的主权基金关注我们,我们投了电子、电控、电池等领域的核心枢纽,现在在退出期,大家看到业绩后纷纷找过来,希望能够快速介入中国新能源领域细分环节的投资。甘总对此怎么看?

甘霖:国内外确实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在技术层面,国内新能源技术产业化非常成功,包括技术引进后的优化工艺、成本控制、不断迭代技术直至大规模量产,打开国内外市场,这都是中国创业者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新技术的原创和延展上,美国日本依然有领先优势,比如在固态电池的探索方面。此外,即使在中国锂电、光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上游一些重要的原材料、核心设备,还是要去国外进口,这也是美国几十年以来建立的制造业优势。我们需要积极关切的,是国内如何在原创、尖端技术上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一个很有考验性的话题。

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投资人需要积极关注国内在新能源产业如何进一步做强,从而在国际上有技术领导性。

其次,国内外市场的要素禀赋不同。国内市场人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规模光伏、风电基地建设;国外恰好相反,地价贵,人力成本高,分布式产品更发达。

另外,在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容易起量,国外则对成本容纳度更高,市场路径不同。未来希望企业未来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投资人也需在认识到国内外市场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投资。

徐斌:我有以下观点: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在全球市场形成一定行业地位,而国外很多产业资本也想在境外打造新能源产业结构体系。这时,中国的产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应该两条腿走路——

第一,把中国自身产业链补充完整,例如一些同类公司开始向境外投资,积极与境外客户拉近距离,同时可与境外有技术的公司再次嫁接,形成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其实国外富士康、奔驰等企业都会布局整个产业链和全球市场,也是为了分散他们的产业风险,有眼光的投资机构,可以跟他们协同,抓取一些核心技术,提升自己被投企业的竞争力。

李哂时:新能源之战是全球战争,新能源企业和投资机构未来应当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徐斌:其实我可以代表新能源企业,也能代表投资机构。接下来,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会互相渗透,有抱团趋势。那么纯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则需要帮助上、中、下游的被投企业做好产业协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被投企业自身竞争力,投资机构也能在行业增长中有所收获。因此,投资机构要以赋能被投企业为第一任务,不只是投钱,产业资源管理也非常重要。

蔡伟:我特别赞同徐总观点,投资机构布局越全面、越广泛才能拿到更多一手信息,敏锐发掘产业内部变化。投资机构需要不断进化,投一些后期项目,再通过投大的项目和早期项目取得平衡。

新能源产业涵盖领域既多又广,技术路线也很多,到底哪条路径能够胜出,需要花时间到产业中,和行业上下游最好的公司、专家交流,结合未来发展的应用场景,形成自己对产业认知的拼图。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投成长期企业,判断upside是难点,有了清晰的行业认知,预计未来增长的空间会更理性和靠谱;第二,会产生差异化认知,对一些早期有风险和市场认知不太一样的机会,敢于作出判断;第三,可能会发现行业中尚未被人过度专注的角落,找到价值低洼点的机会。

甘霖:很多企业抓住了这波国内新能源产业热度快速扩产,但在下游需求急增的趋势下,沉下心迭代产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企业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期,发展原创技术,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地位。

作为投资机构,国寿股权也在不断深入产业链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我们希望和更多优质企业达成长期合作,用金融的逻辑帮助企业家把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做到这一步,自然会有相应的收益。

吴凡:源码有一个口号叫“全码力为你”。我们希望可以长久陪伴创业者,无论从0到1,还是从1到100,我们都希望能陪伴创业者。这个陪伴不只是简单时间上的陪伴,而是希望在组织结构、法律结构、核心业务上陪伴创业者。当他要走向海外,面对不同国家的国情、法律、文化,源码和码荟生态内部有来自字节、美团、阿里、小米、贝壳、华为等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为新能源领域的创业者提供赋能和价值创造。

李哂时:最后,请用一句话,送给未来想要投身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徐斌: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全球都有引领作用,前些天有位专家说,“现在的锂电池就是二十年前的石油”,希望大家关注这个行业,并能够在细分领域中获得投资收益,同时壮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实力,谢谢各位!

吴凡:根据我国的“3060”双碳战略,新能源这个事业至少要干40年,40年之后估计在座各位都退休了,我们的生命力肯定没有新能源的生命力强。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希望跟我们投资的企业、生态伙伴们一起携手,创造持久真实价值。

甘霖:我有八个字:互帮互助,共促共赢。

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整个产业链的事,从上游材料、设备,到中间每个环节,到下游应用都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努力,奔着长远目标发展。投资机构本身也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无论高峰还是低谷,都需要和企业共同面对周期变化,这是良性发展之道。

蔡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新能源企业正当时,光速中国希望陪伴众多优秀创业者和投资人共同前进。

李哂时:非常精彩,全球化是大趋势,新能源企业会带领整个世界风潮,未来希望我们共同为此努力,谢谢大家的时间!谢谢各位嘉宾!


  • 1389
  • 0
  • 0
  • 0
评论
登录甲子光年
其他登录方式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甲子光年
获取验证码
注册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完善资料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登录
扫描二维码 | 授权登录甲子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