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核心亮点
作者|涂明
编辑|赵健
12月16日~17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安徽省发改委以及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在合肥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全球视角下的智能汽车发展之路”,共包含企业家论坛、科学家论坛、生态论坛以及投资者论坛四场分会。大会主要聚焦于中国对汽车芯片产业的控制、智能汽车供应链本土化战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新趋势等问题。
电动汽车百人会是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的第三方智库,其成员包含了来自政府部门、产业界与学界的领军人物,影响力覆盖电动化、氢能、智能网联、出行等多领域。在企业家论坛中,来自百度、腾讯、华为、高通、奇瑞等企业的领军人物纷纷出席并进行主旨演讲,针对中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前沿进展与发展布局进行了分享。
「甲子光年」针对此次峰会中部分嘉宾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梳理,核心亮点如下:
1.互联网大厂新布局
百度:构建覆盖“驾、舱、图”的全产品矩阵,做新型的本土Tier1
百度是国内最早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之一,2012年,百度的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孵化自动驾驶技术,自此以后直至2021年,百度的发力方向都主要聚焦于无人驾驶出行服务“Robotaix”领域,走的是一步直达L4的跨越式路径。
在2021年,这条路径发生了变化。先是2021年8月,百度组建了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开始推出L2、L2+级智能驾驶辅助服务功能,赋能车企。紧接着是10月,李彦宏在北京大学新工科国际论坛上表示,“用科学的思维做自动驾驶,就是一步登天,直达L5,这太难了,再过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标志百度的自动驾驶路径转为渐进式。
而如今,百度对自己的定位已变成“新型Tier1本土厂商”。在GIV2022企业家论坛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总经理储瑞松表示,百度已基于Tier1的定位,形成了覆盖“驾、舱、图”的全产品矩阵,具备全面的智能驾驶技术量产输出能力。
储瑞松认为,百度坚定做汽车领域的Tier1,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车企自身很难将智能驾驶方案做到全自研、大量产。车企自研智能驾驶技术,要同时兼顾安全性、智能性、成本与体验,成功概率极低,必须同Tier1厂商合作。
目前,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形成包含AVP、ANP2、ANP3三款产品在内的低中高产品矩阵。AVP是百度等全场景自主泊车产品,其二代版本由TDS加持,采用纯视觉技术,目前已经在长城、广汽、海马、威马等车型上量产。
ANP2是百度的行泊一体产品,目前仅支持双VH功能,预计明年可支持单VH。该产品同样采用纯视觉技术,可在一套域控和传感器插件上运行。该产品在今年已在一款车型上量产,明年将搭载更多车型。
ANP3是高端旗舰产品,一款产品就能实现城市的智能驾驶、高速智能驾驶和自主泊车的三域融通,技术上基于英伟达的双Orin芯片,可在纯视觉与激光雷达两种技术上自选。目前,该技术已在集度汽车上首发,目前正在和其他车企接触沟通。
在智能座舱方面,百度推出小度车载OS,目前已经在25家车企品牌、160多个车型,累计400多万台车上量产。此外,百度推出了阿波罗Robo—Cabin,这是基于高通8295的芯片一个软芯软硬结合领先的智舱计算平台。在智能地图领域,百度围绕百度地图推出了人机共驾地图,上个月已经有车型量产,明年会有更多车型搭载上市。
腾讯与蔚来汽车开启战略合作,共建混合云基础设施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不久前,腾讯已经同蔚来汽车开启了战略合作,将在智能汽车一体化混合云基础设施建设上展开合作,用以支撑蔚来自动驾驶大规模数据存储、运算和模型训练。
钟翔平表示,至2022年,腾讯已在智能汽车赛道发力五年,到目前为止,搭载腾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TAI的落地车型超过150款,累计超过800万辆。当下,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正在步入规模化阶段,车企竞争力将体现在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服务能力上,而腾讯将在数据与计算两方面,对车企持续赋能。
今年,腾讯在上海开设了汽车行业首个智能汽车云专区,钟翔平解释道,此举系为帮助车企建起车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帮助其搭建从自动驾驶的研发到运营环节的数据服务闭环而设。
此外,在智能汽车时代,基于车内软件打造的服务将成为车企对核心竞争力,针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各种地图之间数据不匹配、自动驾驶地图与人工导航地图关联等问题,腾讯提供了“智驾地图”,可以实现SD、车道级、HD地图数据的“三图合一”,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和场景需求进行天然无缝的切换。
最后,针对腾讯的未来战略,钟翔平表示,腾讯将面向车企,持续优化“车图云”解决方案,通过行业首创的车云一体化的地图服务,在安全的专有云上,开放地提供自动驾驶运营所需要的地图更新和位置服务能力。
华为:推出城市NCA功能,围绕昇腾架构推行全栈自研
近年,许多车企为了决胜智能驾驶赛道,开始通过配置堆料的方式提升汽车的功能与驾乘体验,智能汽车行业的“内卷”因此愈发严重。此次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OO王军表示,靠堆硬件是堆不出好产品的,一味增强算力、增加传感器数量并不等同于能带来好的体验。
王军认为,智能驾驶最难的是对大量长尾难点场景的突破,这需要强大的软件算法能力和海量的测试验证积累,如此才能打造舒适、安全的人驾体验。
从今年9月份开始,华为开始释放高精度地图,推出城市NCA自驾导航辅助功能。该功能最先搭载于极狐阿尔法S HI上,主要面向深圳车主开放。王军表示,随着高精地图在中国各大城市逐步释放,NCA功能的适用城市将陆续增加,其中,上海的城区NCA功能将在本月正式上线。
针对前不久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芯片的政策,王军表示,高端芯片主要服务于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用于云端大规模AI训练,对自动驾驶的AI算法训练至关重要,断供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目前,华为已基于昇腾系列的AI处理器,打造面向“端、边、云”全场景的AI基础设施方案,实现从底层硬件、AI框架、训练平台到工具链的全栈自研,给世界第二种选择。
王军在论坛上呼吁,希望业界能共用昇腾系列系统,众筹算子库,推动芯片供应国产化。
2.汽车芯片产业链
高通整车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已超300亿美元
高通进入汽车领域已有20年之久,2002年,高通通过为汽车提供移动连接进入这一赛道,2015年,高通开始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去年,高通的骁龙座舱芯片制程首次追平旗舰手机的SOC制程,而到了今天,高通开始围绕骁龙芯片打造涵盖汽车连接、座舱、智能驾驶、车对云四大领域的骁龙数字底盘。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论坛上表示,骁龙数字底盘是面向下一代汽车打造的系统级平台,定位于为汽车提供从内外部安全连接到高性能低功耗计算性能的全域支持。据孟樸介绍,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5亿辆汽车采用了高通的汽车无线连接解决方案,高通整车汽车业务订单总估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
孟樸披露,高通最新的第四代骁龙座舱产品将在明年初实现商业落地。在过去一年,高通的骁龙座舱平台已经搭载在中国的50多款车型中量产上市。
未来,高通将在汽车的连接功能上持续发力。据IDC预测,中国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将在2025年达到83%,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1%。高通将通过深化与中国C—V2X产业链的合作增强自己在汽车网联化大潮中的参与能力。
黑芝麻智能:将在明年流片华山三号芯片,算力超250T
在论坛上,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表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四点变化。其一,汽车的核心技术正从传统的动力、底盘、电气走向智能汽车时代的芯片、软件和数据;其二,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从原来的拼销量、拼市场,到强调新技术的量产装车;其三,产业人才从单一走向跨界多元;其四,整个产业链生态从相对封闭垂直走向开放网状。
面对新变局,黑芝麻智能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提出了新方案。首先是在产品上打造芯片核心IP,目前黑芝麻共有两大IP,一个是车规级图象处理ISP,另一个是车规级神经网络加速器NPU,前者负责清晰成像,后者则能提供高性能的神经网络计算能力。在芯片开发上,明年,黑芝麻的华山三号芯片A2000将开始流片,目前算力已经超过250TOPS,制程为7nm,计划匹配L3、L4级别功能。
据刘卫红介绍,目前,黑芝麻已经集齐了所有车规级芯片所需的安全性认证能力,而在当下,中国在车规级芯片安全性认证领域尚存有大片空白,大部分芯片企业认证较为困难。
从产品方案角度看,黑芝麻芯片从A1000L开始,即可用800万像素支持单向行泊一体功能,随着黑芝麻SOP和MCU的结合,该功能将逐步覆盖至L2、L2+甚至到L3级别智能驾驶能力上。在技术迭代方向上,黑芝麻计划用两颗A1000芯片打造具备10V5R+雷达+地图多功能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并在A2000芯片上实现终端计算,将座舱与行车打通在一起。
刘卫红表示,截至今年年底,黑芝麻已获15个车企的量产项目,开启了自身的量产之路。同时,黑芝麻还与博世、法雷奥等海外Tier1厂商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随海外Tier1厂商一起,切入海外市场。
奇瑞集团:要全栈可控,不要全栈自研
目前,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面对的最主要挑战就是“缺芯少魂”,在软件、操作系统、开发供应链上均面临各种“卡脖子”的问题。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认为,目前资本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大水漫灌,在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等全链条加大投资,试图复刻新能源汽车变革时代的投资成果,由此衍生出的“军备竞赛”可能会让产业发展偏离主航道,同时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较大波动。
基于这样的背景,奇瑞提出要追求全栈可控,不要全栈自研,用减法代替加法,用分工合作取代垂直一体的倾向。王琅表示,为用户创造价值始终是车企生存的根本,奇瑞内部强调,企业创造的用户价值要达到用户期待值的2倍以上,一切偏离于此的“堆料”行为,均意义不大。
围绕这一思路,奇瑞打造了三大平台,其一是EOX平台,主要是高性能智能纯电平台,预计在明年下半年迎来整体投放;其二是轻型商用车平台COX,主要是滑板平台;其三是T2X平台,主推高性能混动。未来几年,奇瑞将围绕三大平台集中投放19款全新的智能电动产品。
此外,从技术维度,奇瑞还有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能、银河生态四款技术产品。火星架构主要为电子架构,目前正在从预控体系逐渐转向中央控制单元;鲲鹏动力是奇瑞最核心的三电技术,包括奇瑞最新一代的混动技术都在此序列下;雄狮智能更多是智能座舱、高度自动驾驶ADAS技术;“银河生态”则包括技术生态、供应链生态和用户生态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