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频繁调整的极氪,似乎并不是为了卖车。
作者|张麟
编辑|王博
去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一年过去,战略转型效果如何,吉利旗下各品牌的销量可以说明情况。
2025年9月1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8月的销量数据。根据公告,吉利汽车8月份销量25.02万部,同比增长38%,1-8月累计销量为189.71万部,同比增长47%。
在品牌销量方面,不同品牌差异化明显。
吉利品牌8月销量为20.53万部,同比增长46%,1-8月累计销量为156.32万部,同比增长57%。
(吉利品牌其中的)银河品牌8月销量为11.07万部,同比增长173%,1-8月累计销量为75.41万部,同比增长222%。
极氪品牌8月销量为1.76万部,同比下降2%,1-8月累计销量为12.53万部,同比增长3%。
领克品牌8月销量为2.72万部,同比增长21%,1-8月累计销量为20.86万部,同比增长23%。

吉利汽车2025年8月销量,图片来源:吉利汽车港交所公告
对于极氪品牌(后文简称极氪,非极氪科技集团)来说,这并不是拿得出手的成绩。如果再看今年初极氪定下的32万辆的销量目标,1-8月仅完成39%销量任务的极氪,想要在今年最后四个月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甲子光年」从极氪内部了解到,今年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上任以来,严抓基层销售考核和门店管理,一些一线销售员工对其考核和管理方法持保留态度。
另一位接近极氪的知情人士对「甲子光年」透露,今年8月媒体爆出的“极氪辅助驾驶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辅助驾驶品牌‘迈驰智行’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一事,近期已暂缓推进,相当一部分极氪辅助驾驶团队员工目前没有与千里智驾签订新的合同,仍在极氪体系架构下照常工作。「甲子光年」向极氪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对方没有回复。
作为吉利倾力打造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从诞生之日起,就享受到了当时吉利几乎所有最好的技术和最大的支持。
但经过调整的极氪,正在失去其原本引以为豪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1.调整措施不为促进销售
在完成一次客户试驾以后,作为销售的王治(化名)恳求来试车的客户在极氪APP中给自己打一个10分的好评。这种像外卖员一样的工作流程开始出现在极氪汽车的门店里。
“之前我们没有这样的硬性要求,现在只要对客户做完服务,无论是订车还是试驾,都要让客户打一个10分的好评,还要拍照发到工作群里,证明真实性,店长会统计上报。”王治告诉「甲子光年」。

用户打分界面 ,来源:极氪销售
这些变化出现在林杰全面接管极氪之后。今年5月,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开始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和用户交付中心。
王治作为一名销售,不清楚高管调整能给极氪带来哪些改变,但他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高层换人会给基层工作带来的影响。
“林杰来了以后,对基层销售和门店管理抓的很严,比如那个打分制度,有的用户是愿意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判断打一个8分或9分的,但现在这是不被允许的,必须是10分。”王治告诉「甲子光年」。
除此之外,让王治更加无奈的还有愈发严格的“神秘访客”制度。
所谓“神秘访客”,相当于奶茶店中的品控稽核专员,这类岗位职员会“伪装”成普通客户,对门店服务质量及服务流程进行检查,不同的是,极氪的“神秘访客”全程不会亮明身份。
王治告诉「甲子光年」:“现在我们的流程要求是,客户进店以后我们第一时间要打招呼并递水,如果你只打招呼没有递水,或者和客户聊了一会以后才递水,都是不合规的,遇到‘神秘访客’的话,就会被扣分。”
“这种接待流程之前也有规定,但执行起来比较轻松,现在不仅变严格了,而且很机械,介绍内容的时候必须一字不差,有时候反而让客户反感。”王治表示。
当「甲子光年」问到,林杰全面接管极氪后,有没有制定、传达一些实质性的、对卖车有直接帮助的政策或管理手段时,王治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这方面的变化不大。
王治的感受是有依据的,从2024年9月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开始,极氪就进入了一个频繁的调整周期,但这似乎并非为了在短期内提升销量,而是一场关于极氪定位的重置。
为什么这么说?
时间回到2024年11月14日,吉利宣布了领克和极氪的合并计划。今年2月14日,极氪、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正式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今年5月,安聪慧升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同时兼任极氪科技集团CEO;吉利老将林杰回归极氪,全面接管极氪品牌的国内营销和增长交付业务。
同样在今年5月,吉利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完成对极氪的私有化退市。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预计在年底前完成交割,届时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成为一家吉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吉利关于收购极氪股份的公告 来源:吉利集团
今年8月,有消息称极氪辅助驾驶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辅助驾驶品牌“迈驰智行”,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千里智驾”),但极氪对此并无回应。
也就是说,极氪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至少进行了4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调整,从高管任命到美股退市,从品牌合并到智驾改革,极氪几乎将能调整的都调整了。
但这些调整措施并没有针对车型体系做出改变、没有对年度目标进行调整、没有进行大范围和大幅度的官方降价,因此,也就没有对销量提升起到太大的效果。
有趣的是,极氪官方层面并没有对销量表现出过多的压力,相比销量,极氪品牌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才是更重要的。
2.独立性受到冲击
极氪作为吉利汽车倾力打造的纯电高端品牌,有过很多次高光时刻。
2021年3月,极氪成立,完成第一轮融资后估值就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2023年2月,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后,其估值更是一举站上130亿美元。
2024年5月10日,极氪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此时距离极氪成立仅仅过去了37个月,这也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最快上市记录。

极氪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图片来源:极氪
吉利也几乎将所有优质资源塞给了极氪,比如SEA浩瀚架构、GEEA 3.0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金砖电池、共享吉利全球供应链网络等等。这些资源让极氪的销量得以快速攀升。
但极氪的高光时刻就像一场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进入2025年,极氪的销量开始滑坡,今年1-8月的销量为12.53万辆,同比增长仅3%,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全年32万辆目标的39%,但时间已经过去了66%。
如果想要如期达成年度销量目标,极氪要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月均销量达到4.87万辆,这大概是不可能的。
曾经的当红车型极氪001的月销量,也从巅峰时期的1.4万辆下降到了3000辆左右。今年1-7月,极氪001的累计销量仅为20652辆, 同比下降了79.34%。

极氪001,图片来源:极氪
销量下滑的同时,极氪的经营亏损也在持续扩大。
2021年到2024年,极氪净亏损分别达到43.63亿元、79.24亿元、83.47亿元和64.2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270亿元。而且,截至2024年底,极氪资产负债率高达128.19%。
这些问题最终让吉利决定对极氪进行改革,除了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很多层曾经极氪专属的软硬件配置,也开始释放给其他品牌使用,这些都让极氪曾经高高在上的独立性开始瓦解。
比如2024年8月发售的的领克Z10,与极氪001采用了同样的SEA浩瀚架构,二者拥有相同的轴距,几乎是极氪001的翻版。领克Z10也是吉利集团旗下,除了极越、路特斯等外部品牌,吉利系中第一个使用浩瀚架构的车型。
电池方面,2023年底,由极氪自研、衢州极电工厂生产的金砖电池亮相,不仅首先搭载到了极氪007上,彼时安聪慧表示:“目前,金砖电池还是主要应用在极氪上面。”

金砖电池发布会,图片来源:极氪
但到了今年4月23日,吉利开始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并开始逐步供应领克等其他品牌,“金砖电池,极氪专用”的时期宣告结束。
从吉利的角度来看,这种调整和技术复用对控制极氪的亏损,以及提升其他品牌的销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24全年:极氪品牌累计交付22.2万辆,领克品牌交付28万辆,领克比极氪多出约5.8万辆。
2025上半年:极氪品牌累计交付9.1万辆,领克品牌累计15.4万辆,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到6万辆以上。
另外,由于研发/销售费用不再由极氪单独承担,大部分并入吉利集团统一核算,使得极氪账面费用骤降。
例如今年上半年,极氪净亏损10.5亿元,同比减少76.58%,尤其是第二季度,在完成与领克的合并,极氪科技集团不仅研发费用环比收窄了26.2%,还首次实现了季度经营利润转正。
但作为吉利体系内目前唯一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仍试图通过产品定位和技术领先,来保证自己的独立性。
3.创造一个新故事
2023年,安聪慧曾表示“从增长势头来看,极氪有望成为除特斯拉外,最早最快赚钱的电动车企”,现在看来,极氪优先考虑的并非赚钱,而是创造一个新的故事。
2024年9月,李书福在发布《台州宣言》后,开始了对吉利旗下品牌的收拢与整合,当时安聪慧仍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态,称吉利内部形成了以极氪、吉利汽车为代表的两条辅助驾驶路线。
但是在今年3月,吉利发布了集团层面统一的辅助驾驶方案——“千里浩瀚”,正式引入了千里科技(千里科技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辅助驾驶方案实施主体,并根据硬件算力大小设置了从低到高5个级别的方案,覆盖吉利的所有车型。
这相当于否定了极氪拥有独立辅助驾驶方案的战略路线。
6月27日,千里科技与吉利、旷视等合资成立千里智驾;8月,多家媒体报道称极氪辅助驾驶团队将并入千里智驾,员工转岗要在8月15日之前完成。这意味着吉利将从组织架构上消除极氪拥有独立辅助驾驶方案的可能。
但「甲子光年」获悉,极氪智驾团队并入千里智驾的事宜已经暂缓,相当一部分员工目前没有与千里智驾签订新的合同,仍在极氪体系架构下照常工作。「甲子光年」向极氪方面确认消息真实性,截至发稿前对方没有回复。
因此,至少在辅助驾驶方案上,极氪和吉利是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拉扯和周旋的,在硬件平台已经完全实现多品牌共用的情况下,极氪正试图在软件能力上保存自己的独立性。
除了零部件层面的独立性,极氪在整车层面也开始再一次地追求高端。
今年年初,极氪与领克完成品牌合并后,“极氪向上、领克向宽”的战略方向就被确定下来,这意味至少从集团层面来看,两个品牌之后的重叠车型会相应减少。
林杰也曾公开表示:“以前可能以买国外豪华品牌为荣,但现在很多用户,更愿意买到更好、更新的产品,这也给了中国品牌机会。所以我们要抓好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期,推动中国豪华品牌再向上。”
这里的中国豪华品牌,指的自然是极氪。
从车型来看,虽然极氪从诞生起,就拥有 “全球豪华科技品牌” 的定位,但车型价格多集中在20-30万元区间。进入2025年,除了现有车型的改款,极氪发布的全新车型:极氪9X的预售价来到了47.99万-56.99万元,光辉版预计将高于100万元。

极氪9X,图片来源:极氪
还没有上市的极氪8X,很多媒体预计其售价也将超过40万元。相比于此前的车型,新车型的发布和公开让极氪真正进入了价格上的豪华序列。
极氪正在通过多方调整,重新完成自己“豪华品牌”的定位,这一过程中,销量的低迷似乎并不是最棘手的问题,甚至在高端定位的光环下,相对较低的销量是正常的、可以被允许的。
不过,无论极氪进行怎样的品牌重塑,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吉利对极氪的改革仍将继续,这个曾经的“富二代”品牌,正被它的“富爸爸”重新控制。
(封面图来源:极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