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下滑,亏损加剧,小鹏还有什么牌可以打?
作者 | 涂明
编辑 | 刘景丰
8月23日晚,小鹏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数据。次日即8月24日,小鹏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市场发生双跌,截至收盘,报收18.7美元和72.8港元,分别下滑10.81%与12.18%,股价触达历史新低。今日,小鹏股价有小幅回暖。
如果单看营收和交付额,小鹏的成绩并不算差。数据显示,小鹏二季度总营收为74.36亿元,同比增长97.7%,新车交付量为34422辆,同比增长98%,蝉联造车新势力销冠。
问题出现在其亏损与毛利率上。今年二季度,小鹏的净亏损已达到27.09亿元,相较去年同比扩大126.1%,相较今年一季度环比扩大58.8%。持续扩大的亏损背后,是小鹏不断下降的毛利率。二季度,小鹏的毛利率为10.9%,汽车利润率为9.1%。对比今年一季度,二者均下降了1.3%,对比理想、蔚来将近20%的毛利率,更是相去甚远。
为抢占市场份额,烧钱、降低毛利率已成为小鹏当下的主要竞争策略。低价竞争下,小鹏确实已连续四个季度坐上新势力交付冠军的宝座。然而,小鹏亏得起,市场却等不起了。自6月27日小鹏创下港股股价近期高点至今,其股价已暴跌48.98%。
亏损持续扩大、投资者也并不认可,面对小鹏的表现,人们不禁会问,小鹏到底怎么了?当那个并不乐观的未来越逼越近,小鹏还有什么牌可以打?
1.低毛利与高亏损,小鹏当下的困境
巨额亏损与长期低迷的毛利率,是市场对小鹏诟病最多的地方。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已经累计亏损205.93亿元,其中,今年二季度的经营亏损为20.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43亿元和今年一季度的19.20亿元都有所扩大。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鹏将这种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汇兑问题以及电池成本的上升。
所谓汇兑问题,指的是因人民币贬值而导致的资产波动,小鹏旗下拥有众多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子公司,对此,小鹏汽车副总裁吕学庆的说法是“未来人民币如果升值了,估值就会好一点。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我们受到的影响就是负面的。”
如果减去汇兑损失,小鹏在二季度当亏损基本能与上季度持平,但对比去年同期,仍然扩大了48%。
这种亏损背后,是毛利率过低,无法对冲日益上涨的经营成本所导致。为降低亏损,小鹏在今年3月已宣布三款车型全面涨价,累计涨价1.43万元至3.74万元。但这种幅度的涨价与其为扩张市场而付出的拓客成本比,依旧微不足道。
为增加销量,从今年7月开始,小鹏开始推行大幅购车优惠,现金降价与赠送选装权两种优惠手段相加,合计单量汽车的让利幅度最多高达2万元,个别车型的优惠幅度基本能够抵消此前的售价涨幅。不仅如此,从今年5月开始,小鹏还将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GP)调整成了免费标配。在此前,NGP的选装价格高达2万元,提车后的加装价格则为3.6万元。
成本在增长,车价的涨幅又收效甚微,毛利率持续走低自然不可避免。对比之下,理想在Q2的毛利率为21.5%,蔚来的毛利率一般也在20%上下徘徊,而小鹏的毛利率则逼近10%,汽车利润率更是已达到9%,如此一来,巨额亏损必然无法避免。

当下,小鹏正在通过降低整车研发制造成本等设施方式,提升自身毛利率,争取扭转亏损持续加剧的趋势。对此,何小鹏表示,从G9开始,小鹏第一次将智能化、电动化和整车技术平台统一成平台化。
“在未来,我们将在3条线的技术都能达到90分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整车的质量和效率。”面对记者问询,何小鹏表示,未来2~3年,随着一体化压铸、整车CTC、CTP等多项制造工艺的提高,“我有信心在多款车中,做到既能满足客户的闭环需求,让他们获得更好的销售体验,同时又能控制成本。”
2.低价拓客,优势将难以保持
其实,在何小鹏看来,现阶段的毛利率并不是小鹏汽车经营的重点,销量才是小鹏追求的核心。在2021年9月小鹏P7发布时,何小鹏就曾向媒体直言“如果公司还处在募资困难期,那毛利率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但是今天,小鹏已经拿到相对足够多的钱,变得更强才是关键。”
这种策略直接体现在了小鹏的财务数据上,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总收入为148.91亿元,同比增长121.9%;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139.37亿元,同比增长118%。收入增长背后,是小鹏不断增涨的销售量。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9万辆,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二季度总交付量为3.44万辆,同比增长98%。

小鹏的销售增长自去年三季度就已开始。在2021年7月之前,蔚来的销售量始终高居榜首,而7月之后,理想突然加速,超越蔚来,连续3个月摘取销售之冠。小鹏的增长则从去年10月份开始,当季,小鹏完成了41751辆的交付,同比增幅高达38.52%,而后,小鹏就连续四个季度霸榜新势力交付量首位。
当下,支持小鹏销量持续增长的是从2020年5月开始交付的P7,以及从去年9月开始交付的P5。从小鹏的交易数据中可以看出,P7的持续稳定增长与P5销量的快速攀升,正是小鹏销售高增速的来源。
然而,小鹏在去年第四季度所展现出的高速增长并不持久,当时间来到2022年,小鹏的交付量正在下滑,之前因低价而打开的市场份额,似乎开始流失。
小鹏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小鹏的交付总量为34561辆,环比下降17.2%,到了二季度,这种下滑趋势还在延续,交付量仅为34422,环比下降0.4%。在今年7月份,小鹏交付11524辆,虽然依旧高于蔚来和理想,但已经被二线新势力车企零跑、哪吒超越。甚至与6月相比,小鹏的交付量环比下降了24.7%,远超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降幅8.9%。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尽管小鹏销冠的位置依旧在保持,但其下滑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对于接下来的三季度,小鹏给出的交付量指引仅为2.9万-3.1万辆,考虑到小鹏汽车7月份的已有销量,其8、9月份的销量可能将低于1万辆。
对于小鹏销量下降的原因,有分析师认为,根源在于日渐白热化的同品竞争。当下,来自其他品牌的同定位车型正不断涌入赛道。比如在小鹏P7所主打的20~30万元区间内,就面临着比亚迪海豹的强力竞争,此前,蔚来与理想也曾宣布要推出20-30万元的新车。
为对冲P5、P7车型销量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8月23日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鹏也透露出关于新车的消息。小鹏表示,其B级车系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与Model Y形成竞争。而C级车则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定位高端,这是小鹏此前从未涉及的全新细分市场。
从当前的市场布局上看,小鹏明年在售的车型数量将多达6款,其中,将在今年9月上市的G9或将成为其销量增长的主力。尽管新车布局频繁,但对手的速度也依旧不慢。可以对标小鹏G9的,包括蔚来ES6、问界M7,以及刚刚上市不久的阿维塔。小鹏究竟能否凭借G9上市止住颓势,一切还尚未可知。
竞争的压力已直接传导至小鹏的营销上。在今年2月份时,小鹏宣布的年销售目标为至少25万辆,并表示将努力冲击30万辆。如今半年已经过去,哪怕以25万辆的最低目标计算,小鹏的销售指标完成度也只有30%。
当高亏损始终难以遏制,低价获客的优势又因激烈竞争逐渐流失,尽管小鹏已开始通过更多的技术研发与新车布局开始自救,但其艰难处境显然还要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