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原生智能座舱“新物种”
“斑马智行是唯一一家将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技术、车载平台服务这三大智能汽车核心体验支柱无缝整合为统一解决方案的企业,是AI生态平台新物种。”
当斑马智行CTO司罗将这一定位抛向业界时,一个关于智能汽车未来的新叙事框架已然成型。
其核心载体,便是斑马智行联合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与高通,全球首发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方案——Auto Omni。
9月26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独家合作通义及高通全球首发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方案Auto Omni,将助力车企客户实现智能座舱体验从指令式交互到Always On主动服务的代际提升。

Auto Omni历经15000多个小时打造,具备全模态感知、全时空记忆、全场景服务三大底层能力,面向客户提供交钥匙方案,包含独家Qwen Omni深度定制、独家高通8397等平台适配、斑马端到端模型系统、元神AI场景应用等,是客户高性价比之选。
据介绍,Auto Omni在国内头部车企已经实现定点合作,2026年将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在「甲子光年」看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发布,更是一场关于智能座舱交互范式、商业生态乃至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宣言。
1. Auto Omni的技术基石与三方协同
在AI大模型席卷汽车行业的浪潮中,“上车”已成共识 ,但如何“上好车”的问题却并不好回答。
云端方案虽功能强大,却受制于网络延迟与隐私顾虑;而端侧部署则面临算力与模型优化的巨大挑战。
斑马智行的Auto Omni,却是一个真正将全模态、端到端大模型落地于实车的解决方案。
Auto Omni的诞生,源于一个分工明确、能力互补的“铁三角”联盟。斑马智行CTO司罗在采访中明确指出,这种合作的价值远超三者的简单相加。
阿里云通义:提供最强大脑。依托阿里巴巴“3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投入计划,最新发布的Qwen3-Omni全模态大模型为Auto Omni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这保证了方案的起点即是行业顶尖水平。
高通:构筑坚实底座。第五代骁龙汽车座舱平台SA8397P以其高达320 TOPS的AI算力 , 为7B参数规模的全模态大模型在车内流畅运行提供了可能。这是将模型从云端拉到车内的物理基础,是方案落地的关键硬件。
斑马智行:扮演关键的转化者与工程化角色。司罗强调,斑马帮助模型升级到适合汽车领域、汽车场景、汽车应用做相应的转化,以及相应场景后续的研发。这包括了模型针对车载场景的深度定制、符合车规级的工程化落地,以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适配与优化问题。
这种强大的工程能力是斑马区别于纯模型公司的核心壁垒之一。
与此同时,这三家的合作深度还体现在“独家绑定”与“联合开发”方面。
司罗透露,三者的闭门研发,确保了模型与硬件平台的深度耦合与高效迭代。这种紧密协作,使得Auto Omni在行业普遍还停留在PPT或Demo阶段时,就率先拿出了可供体验的实车方案,抢占了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技术窗口期。
Auto Omni方案的核心技术优势,直击当前智能座舱体验的痛点。
首先是方案具备“全模态感知、全时空记忆、全场景服务”三大底层能力。与传统模块化堆叠不同,端到端架构意味着从感知输入到决策输出由一个统一模型完成,信息损耗更少, 响应更连贯。
这使得座舱AI不再是简单的“指令接受者”,而是能理解复杂语境的“对话参与者”。
此外,方案的Always On主动服务也是一大亮点之一,更是用户体验的代际提升。系统不再需要“你好,斑马”这样的唤醒词,而是时刻感知车内环境,从而能够提供主动、预判式的服务。
当然,这种无需唤醒词的方案,必然需要做好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案将大模型部署在端侧,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依赖和数据隐私问题。在隧道、地下车库等无网环境下,90%的核心功能依然可用。所有敏感的个人数据均在车内完成处理,不上云端,为用户提供了隐私无忧的使用体验。
2. 从“指令式交互”到“硅基伙伴”,一场用户体验的革命
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重塑用户体验。Auto Omni的目标,正是将智能座舱从一个功能性的工具,进化为一个有温度、有情商的“硅基伙伴”。
传统的语音助手擅长执行明确指令,却难以应对真实世界中的模糊、复杂和情感化交流。Auto Omni正试图改变这一点。
例如在复杂场景方面,当用户说“圣诞想和几家朋友去美国”时,系统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的规划型场景,可能涉及路线规划、签证提醒、酒店预订等一系列任务;而“播一首我们几个人都喜欢的歌”则需要系统具备“全时空记忆”能力,了解车内乘客各自的听歌偏好并找到交集。
但Auto Omni却并不会因为无需唤醒词而打扰用户,因为方案有具备“情商”的交互模式。
斑马智行首席战略官邢悦在采访中表示,大模型翻车不是因为它不会聊天,而是因为它没有学会闭嘴。一个优秀的车载AI,需要知道何时应该主动介入,何时应该保持沉默,何时插话能恰到好处。
这种“有情商”的交互,正是源于其“全聆听”状态下对车内氛围和对话流的持续感知。
在邢悦看来,下一代座舱的进化路径应该是从助手到助理再到伙伴:助手完成任务,助理辅助规划,伙伴提供情绪价值,就像闺蜜或者家人一起出行,这正是Auto Omni全模态交互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场体验革命的背后,是数据获取方式的根本改变。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开幕式的演讲中直言,让大模型学习一手数据,而非人类加工的二手数据,其能力将远超想象。
Auto Omni的Always On模式,使其能够实时获取车内环境、乘员状态等一手数据,为模型的持续进化和个性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 AI原生生态新物种:斑马智行的商业逻辑与产业棋局
技术创新和体验升级,让斑马智行从产品层面重新定义了智能座舱。而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策略则是斑马能够真正成为新物种的商业基础。
AI原生生态平台新物种,这一定位概括了斑马在产业链中的独特角色和商业雄心。
在智能座舱领域,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内容服务商向车企收取授权费,车企再将成本转嫁给用户。
而斑马智行正在颠覆这一模式。
具体来说,斑马智行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盘(服务800万车主,月活达400万)和AI技术能力,对内容服务商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服务商看重的是车载场景的精准流量,愿意与斑马签订分成协议。
这种模式的转变,使得斑马智行从一个单纯的技术供应商,转变为一个连接车企、服务商和用户的平台枢纽,构建了服务B端和C端的双飞轮。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用AI原生技术创造新的增量价值,并建立一个让所有参与方都能获益的共赢机制。
正如邢悦所说 ,斑马智行不仅不收“安卓税”,反而通过技术赋能,与车厂和内容供应商一起共赢。
在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联合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飞猪、大麦、天猫养车等内容与服务生态伙伴,共同发起行业首个“AI车载平台服务联盟”,涵盖数字娱乐、本地生活、车辆服务三大场景,将为车企提供平台级Agent产品,为用户提供更丝滑的交互与服务体验。

例如,用户在车里讨论想看某场演唱会,AI Agent可以无缝调用大麦的服务完成购票,并调用高德地图导航至场馆。
这背后,是技术驱动的生态整合。 即使是腾讯系的QQ音乐,也愿意与阿里系的斑马合作, 因为它们同样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伙伴来完成定制化的上车工程。
通过这个联盟 ,斑马智行将其“AI原生生态平台”的定位具象化。它不再仅仅提供一个操作系统,而是提供一个包含丰富服务、能够为车企和用户持续创造价值的完整生态。
这正是司罗所强调的共赢共惠理念的体现:斑马一定是为主机厂商,为内容服务商,为用户创造价值,并在这样的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回顾斑马智行的发展路径,从最初的AliOS操作系统,到如今的Auto Omni全栈方案和AI原生生态,其“创新、 落地、 共惠”的基因贯穿始终。
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竞争的焦点正从硬件堆砌转向以AI为核心的软件与生态体验。
根据中国乘联会、灼识咨询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之一。
2020年至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从119亿元增长至40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6%,占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31.1%。
在政策支持、智能汽车蓬勃发展、AI技术快速迭代及消费者对智能驾驶体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行业市场规模将达人民币1149亿元。
在这一广阔市场中 ,斑马智行凭借其独特的新物种定位,成功地在传统Tier 1、互联网巨头和造车新势力之间,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它既有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基因和生态资源,又具备Tier 1的工程落地和车规交付能力。
Auto Omni的发布,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其商业模式和生态战略的一次全面亮剑。
随着Auto Omni在2026年正式量产上车,智能座舱的体验将真正迎来一次代际变革。
届时,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可能成为司罗所展望的“具身智能落地最快最大的场景”,一个硅基家人般的存在。
而斑马智行这个闯入赛道的新物种,无疑将是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推动者。
(封面来源:「甲子光年」拍摄。文中配图:斑马智行)